典型案例

武汉大数据公司业务现已覆盖全国近20个城市,涉及政务服务、泛民生服务、产业服务等领域

“跨域通办”项目

分享:

微信扫一扫:分享

使用微信扫一扫

一、项目背景

为了破除“多地跑”“折返跑”等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点痛点,2020年9月30日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《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“跨省通办”的指导意见》(国办发〔2020〕35号),明确了“跨省通办”的具体政策措施和主要目标。

为深入贯彻落实“跨省通办”的相关要求,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加快推进经济区政务服务“跨省通办”工作,2020年,该经济区“四省八市”签署“跨省通办”政务服务战略合作协议,并出台相关实施方案,明确“四省八市”联合开展企业开办、交通运输、异地就医、住房公积金等审批服务、自助服务、企业诉求办理、公共资源交易、帮办代办等5大领域实施“跨省通办”。

武汉大数据公司通过明确各地“跨域通办”事项,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渠道,打造政务服务场域超级入口,满足不同用户群体差异化需求,助力该经济区 “四省八市”实现“跨域”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。

二、业务挑战

政务服务“跨域通办”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,如何让企业群众花更少的时间、更少的精力可以在更多的服务渠道“随时”享受政务服务,办成更多的事。但受区域经济、政务服务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,“跨域通办”仍有一定的“挑战”和“压力”。

1、信息互联互通共享难

目前,数据流通仍存在区域、部门、层级局限,无法实现“跨省跨域流动”,只能通过纸质材料流转;各部门信息共享交换机制不完善,仍靠人工线下进行信息传递,信息难共享;专网系统难打通,各地涉及人社、医保、公积金等业务仍需在部门的专网上办理,跨域联通存在难度。

2、操作规范和流程未统一

从政务服务事项管理、资源共享的角度来看,虽有实现省内政务服务事项信息共享,但省际之间的业务规则仍有差别,须重新确定符合各方需求的统一服务标准。

3、跨域沟通协作不顺畅

办理事项时,本地部门之间核实相对容易,但跨地市尤其是跨省的核实却存在问题,出现核实困难甚至拒绝核实的情况。

三、解决方案

基于该经济区“跨省通办”建设的诉求,本解决方案具体内容包含了跨省通办线上专区、移动端跨省通办服务、代收代办受理系统。

解决方案架构图

1、跨省通办线上专区

依托经济区各合作地政务服务网,开设“跨省通办”专区,深化“全程网办”,实现政务服务“跨省通办”远程办理,为办事人提供线上服务。线上“跨省通办”专区建设包括政务服务门户首页设置、专区栏目设置、上级平台对接等内容。

2、移动端跨省通办服务

“跨省通办”移动端依托经济区各合作地政务服务平台,支持“全程网办”类事项的“掌上办理”。在各合作地政务服务APP增设“经济区跨省通办”服务入口,依托各合作地跨省通办小程序,以小程序业务集成的形式,实现经济区各合作地相关事项的“跨省通办”。

3、代收代办受理系统

经济区各合作地政务大厅办事窗口是“跨省通办”事项线下办理的主要承载体。经济区各合作地已经设立了“跨省通办”线下专窗,建设代收代办受理系统,通过受理系统满足异地和业务归属地对于事项在线登记、审核、查询、分析要求,实现为异地办事群众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。

四、项目价值

1、跨省通办事项聚合,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

各地政府以政务服务平台为基础,通过开设“跨省通办”专区聚合页,为办事人提供线上服务的窗口,部分事项支持全程网办。同时支持查看线下窗口地址,能快速定位办事渠道,既节省办事出行及沟通成本,又节省政府行政服务成本,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。

2、线下异地受理登记,用户办事更便捷

从本地事项本地办,到本地事项异地办,“跨域通办”业务打破了“时间”“数据”和“空间”等限制,让企业群众花更少的时间、更少的精力办成更多的事,实现了“异地统一受理、后台联动分发审批、多渠道出件”的新模式,打通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的最后一公里。

3、多渠道取件模式,解决群众跨域办事痛点

基于跨域通办的业务模式,为办事群众提供3种取件方式,实现异地窗口取件、本地窗口取件、邮寄取件多渠道取件通道,满足群众跨地域办事的诉求,做到真正的跨域通办。


返回列表
http://www.bigdatawuhan.com/case_detail.php?menuid=4&id=2